AI的出现让营销行业再次出现振奋,随之而来的是近期热度一路蹿升的新型营销方式——GEO。关于GEO是什么、要不要做、怎么做,各路专家出马解读,各家指南眼花缭乱。流量的阵地在转移,搜索的入口在更替,对品牌而言,新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,却也让人更加迷茫。
而上述种种问题,正是品牌布局GEO时关心的。
AI搜索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,将决定着品牌如何布局GEO。
本期专访,TopDigital邀请到了WPP Media的两位GEO领域的专家——WPP Media媒介交付管理合伙人谢鸣和WPP Media媒介交付总监Fiona Jia,聊了聊目前阶段要如何正确地认识GEO,以及应当如何充分抓住GEO的机遇。
左:WPP Media媒介交付管理合伙人谢鸣
右:WPP Media媒介交付总监Fiona Jia
TopDigital:SEO与GEO的本质区别是什么?
Fiona Jia:首先是用户的搜索行为不一致。
SEO对应的搜索行为更多集中在搜索本身,关键词比较简短,字数相对有限。进入到GEO后搜索行为已经不仅是搜索本身,它有更多的语义背景,并且更符合自身个性化的需求。比如我今天我想要去买一款防晒霜,可能我的问题会细到关于年龄段、皮肤状态、场景需求、个人习惯等等,比如油皮还是干皮、是不是敏感肌,是日常通勤还是出游防晒等等,而且用户的需求会在与AI交互的过程中越挖越细。
其次,我们发现品牌做GEO的目标也与SEO不太一样。
在做传统搜索引擎及社交平台时,品牌方主要重视搜索排名和品牌内容的覆盖度,确保用户在搜索结果中能看到品牌的链接或者占位的数量,但现在换到GEO,品牌的核心诉求变成了希望发出去的内容能够被AI主动引用、积极推荐。
TopDigital:从SEO到GEO,在工作过程中有没有比较难适应的地方?
Fiona Jia:主要在两个卡点:
1.GEO趋势变化太快,需不断观察学习研究当下变化,应用类AI app及各平台头部内嵌式AI推荐太多,策略需要时不时动态调整。且AI 官方数据开放程度远低于传统搜索引擎/社交搜索引擎,导致优化效果陷入“没有绝对值”局面。
2.现有工具无法串联“AI问答→消费决策”的完整链路。
同时,我们也正着手做一些定性的研究分析,去理解AI搜索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到底是什么,以及AI引用次数到底会对品牌生意带来什么帮助。
TopDigital:不同AI平台(ChatGPT/DeepSeek/豆包等)内容口味偏好都不太一样,具体应该如何调配资源投入达到最佳效果?
Fiona Jia:我们现在有系统工具可以助力我们去找到不同AI平台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及偏好什么样的媒体。
确定目标后,系统会助力于分析不同平台的内容收录偏好,基于品牌目标对各渠道进行针对性地优化。目前我们数据验证下来,会发现AI喜欢品牌官网、百科系的产品,以及门户网站、垂直网站信息这部分占比也很大。当然,像豆包更偏向收录抖音视频内容,元宝则抓取了更多的微信公众号文章,各有差异。
TopDigital:那AI算法的迭代会给GEO带来很多影响吗?会不会算法迭代升级,之前的策略就失效了?“算法黑箱”也是目前大家很关注的问题。
谢鸣:其实作为一个新兴事物,算法迭代是不可避免的事儿,不只是GEO,之前的传统SEO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。我们在其他平台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,因此在AI算法迭代或者效果不稳定的时候,我们会首先提前和客户沟通,寻找替代方案。
另外,我们会使用技术工具持续监测,通过更深入地观察分析,总结规律,调整应对手段。目前来看,只要符合AI学习规律,且内容足够优质有价值,不管算法怎么迭代,对优质内容的识别和引用是比较确定的原则。
TopDigital:现在市面上很多「GEO操作指南」都在强调内容需要权威、需要引证来源和数据支撑,对于这些要求,不同行业会有所差别吗?
Fiona Jia:从内容层面来说,要遵循EEAT原则(经验性Experience、专业性Expertise、权威性Authoritativeness、可信度Trustworthiness),内容具备这些原则在AI搜索时代可以变成“机器可验证的信任系统”,可以直接影响AI对于品牌内容的抓取、引用与推荐优先级,不同行业差别不会很大,都需具备这些要素。
TopDigital:AI更青睐的结构化、严谨、权威性的内容,会在一定程度上减损品牌个性和张力吗?
谢鸣: 我个人认为AI未来的发展方向,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帮助用户解决问题,个性化地推荐符合用户需求与调性的品牌,而不是成为一个品牌发布内容的平台,AI搜索不是下一个百度百科,我们也不应从仅仅公关的角度来使用AI。品牌可以结合自身的品牌及特点来产出符合用户需求,并按照AI更容易引用的方式传达出来,AI的任务是根据大模型更多的做用户需求和品牌产品之间的匹配。
TopDigital:如何基于用户视角做GEO?能否结合一些案例分享一下?
Fiona Jia:我们基于和品牌合作的经验总结了一套Idea go 的框架,主要分为六个步骤。
洞察:结合行业特性,分析消费者搜索行为与意图,明确用户关注点,喜欢搜索什么长尾关键词;
解析:研究AI搜索结果的呈现逻辑,剖析内容语义结构;
评估:梳理AI引用信息的渠道来源及优先级,确定优化重点阵地;
锚定:基于消费者与AI行为,聚焦核心搜索场景及业务关联场景,洞察内容机会点;
生成:结合洞察针对性产出内容,生产用户偏好的内容;
优化:监测优化效果,量化提升数据
TopDigital:如果GEO需要做很多细分场景,是不是意味着更高的投入门槛?
Fiona Jia:相比于提高内容发布数量和频次,内容质量以及AI引用率更重要。
做GEO内容,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三个,发布时效性、内容(结构化语义标记)、平台(权威数据源)。
TopDigital:关于时效性这一点,给品牌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?
谢鸣:不只是品牌自己发布的信息,非品牌信息也会存在时效性的问题,比如某个热点话题或者趋势,会有大量的文章和内容出现,AI会参考新发布的内容,并整合到他的知识库中。不过也要注意,时效性很重要,但不是说每隔3个月就要重新发布新的内容,这只是方向上的参考。
TopDigital:你们会使用AI工具生成内容来做GEO吗?如何看待AI的“反侦查能力”,是不是算法不喜欢引用AI生成的内容?
谢鸣:我们会用AI工具做经验的总结,给出一些方向上的建议,但原则上来说我们不会直接使用AI生成的内容。一方面,我们也会兼顾品牌自身的特点及输出,来产出更有品牌特色的信息,另一个方面,AI工具对这类直接生成的内容也比较容易识别,所以我们不会用AI生成的内容来做GEO。
Fiona Jia: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考虑。
首先是判断所处的行业是否依赖搜索获取信息;其次是需要评估竞争对手是否已经在AI搜索结果中频繁出现,而你的品牌缺席;以及,需要判断自身是否具备充足的内容子弹库承接用户问题;最后,要看是否愿意为长期品牌曝光投入资源。
TopDigital:如果此刻没必要入局,应该保持哪些方面的关注?
Fiona Jia:一个是要紧密关注AI搜索算法与平台趋势,另一个则是要了解用户搜索行为的变迁。
TopDigital:哪些行业更适合做GEO?
Fiona Jia:首先是高决策周期和高客单价的行业(金融保险、3c电子、旅游、汽车)消费者在购买前需要深度研究的,AI可以通过整合网上所有信息给到用户,品牌方可以通过结构化知识注入权威内容,将品牌信息嵌入AI答案的“黄金占位”,触达用户决策链的第一触点。
其次是内容驱动型的行业,比如美妆,因为我们可以去通过一些动态的内容生成,去反哺品牌全网内容策略。比如WPP Media global团队的多芬案例,就是通过引导、鼓励用户自发发布内容,来改变AI对美的看法,进而强化品牌影响力。
还有一些是我觉得不用急着去做GEO的行业,比如零食饮料这类即时消费型的行业,毕竟消费者买一瓶水、一瓶饮料,不太会借助AI搜索做决策。
另外,对于高情感附加值的行业,消费者决策基于情感共鸣和品牌忠诚,比如奢侈品行业来说,做GEO的考量也是比较不一样的。
谢鸣: 另外,除了品牌的需求之外, AI搜索也会创造一些连带需求,比如你搜旅游景点,可能出现了酒店和美食推荐;你搜备婚,可能出现了适合婚礼用的酒饮品牌推荐,这可能是GEO迭代优化的一个方向。
采访/撰文 | 常韵
编辑 | Soph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