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Digital专访资生堂中国事业创新投资高级副总裁周涛声:新品牌如何挑战美的规则?

  • Posted by: TopDigital
近年来,美妆巨头纷纷布局医美。

据《腾讯2024年度轻医美消费趋势白皮书》,从2022年起,中国医疗美容市场以每年15.2%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,预计2026年整个医美市场规模将达到近4000亿。

千亿市场规模,从前端科研、医美院线,再到家用仪器和术后修复,各路玩家频频下注,前脚跟后脚,桌上的牌越来越多,不过,我们对消费者的理解足够深了吗?

黄金微针、光子嫩肤、热玛吉;抗皱抗纹、补水保湿、美白提亮……

市场上看似有不断升级迭代的技术来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,但对于具体场景中消费者的隐秘烦恼,我们的关注还远远不够。

今年4月,资生堂推出医美新品牌RQ PYOLOGY律曜,我们与背后的操盘手——资生堂中国事业创新投资高级副总裁周涛声聊了聊。面对一块全新的领域,当你的竞争对手们上了十八般武艺,应当从哪些新的角度深挖消费者需求,从而找到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?

这次采访中,我们看到资生堂把目光放在了一些很细微的点上:

  • 项目术后反黑如何解决
  • 术后恢复周期长怎么办
  • 有哪些不刺激的高功效产品可以帮助更好的维持和提升医美效果?
  • 医美项目效果会越做越不明显吗?

以上这些心理煎熬和真实的小纠结,相信很多医美消费者都经历过,但几乎没有品牌针对这些隐秘而真实的困扰,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。光是洞察到痛点还不够,如何组建资源,如何打造品牌定位与理念,并真正触动人心……是更难的考验。以下是周涛声的经验与方法,与你分享。

资生堂 中国事业创新投资高级副总裁 周涛声

01

他山之石,审美变迁中发现增长蓝海

TopDigital:正式推出RQ PYOLOGY律曜这个新品牌前,准备过程是怎样的?进行了怎样的探索?

周涛声:早在2019年之前,我们集团层面就开始关注医美赛道。就个人来说,我以前经常去韩国,观察到当地消费者在2010年左右,就已经将医美诊所当作日常护肤的延伸——每月定期进行皮肤护理而非整形治疗,这种”居家护理+专业机构”结合的形态是未来趋势。当时,韩国市场的医美渗透率在快速增长,而中国市场渗透率仍较低,这种增长潜力极具吸引力。

2019年,中国非手术类轻医美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,光电项目、水光类等皮肤治疗需求激增。其实这背后是消费者审美认知的转变:二十年前,全球美容标杆以欧美面孔为主,你看当时那些时尚杂志,都是欧美的模特儿;如今亚洲审美自信崛起,消费者不再追求模板化美丽,而是希望突出个人特质,我认为这正是轻医美增速超过手术医美的核心动因。

资生堂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护肤集团,当我们敏锐捕捉到消费习惯变迁,发现消费者将医美纳入常规护理周期时,需要思考的是:如何用护肤品配合其医美疗程?特别是术前术后阶段的产品衔接毕竟我们不是医药企业,不可能完全转型做医美,这便是创建RQ PYOLOGY律曜这一新品牌的初衷——以亚洲美妆引领者身份,帮助消费者完成”居家-专业机构”的美丽闭环。

TopDigital:你们布局医美之前,采取了”投资先行”策略,这与操盘新品牌的视角有何不同? 

周涛声:本质是对趋势的精准把握与可行性落地的结合。战略层面需研判三大方向:是否符合集团基因、市场规模潜力、商业模式构建可行性。技术实现上,自主研发医美器械并获取认证存在难度,因此我们转换思路——筛选已具备二类/三类医疗器械资质及核心技术的企业,通过投资实现资源整合。

最终选择创健医疗达成战略共创,其价值在于既能快速获取经认证的医疗器械技术,又能结合我们在消费需求洞察、产品开发及品牌运作的优势。这种“资本+产业”的并行模式,让RQ PYOLOGY律曜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专业医美级产品矩阵。

02

从人群到理念,品牌呼吸的节奏

TopDigital:产品和技术层面的测试与筹备之外,你们对中国市场的人群洞察是怎样的?

 周涛声:中国市场的医美受众是非常多元的,有资深消费者,年轻白领,还有学生群体及男性用户,但背后的增长推动力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,较欧美年轻10岁。我们跟很多消费者聊,发现她们的核心诉求并非传统”抗老修复”,而是”冻龄预防”——拒绝等待衰老征兆出现,25岁即开始寻求医美干预。

TopDigital:追求年轻感似乎是亚洲女生共同的特点,中国消费者和日韩相比有什么细微差别吗?

 周涛声:三个国家背后的消费与审美观念差异,根上是文化差异。

日本偏好温和项目,韩国的审美潮流更迭迅速,而中国消费者的特征则是愿意提前“冻龄”。

先说日本,在日本女性心里,护肤是“社会礼仪”的一部分,跟出门要化妆一样自然。她们特别讲究在共性里找一点个性”,很少会追求那种“大刀阔斧”的改变,偏好热玛吉这类比较温和的光电项,注射主要是玻尿酸、肉毒比较经典的产品,类似童颜针这类再生材料则用得较少。

 而韩国市场最突出的就是 “潮流轮转”特别快,20年前大家追求那种标准化的模板脸,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,流行的是“原生感”、“淡颜系”,审美潮流的转变特别明显。

中国的年轻女孩们又不太一样,她们想的不是逆转衰老,而是“冻龄”,愿意为这种“冻结时光”的效果付钱,25岁就开始轻医美的大有人在,渗透率提升的主力军就是她们。和日韩那种按需消费,或者追赶潮流的心态很不一样 。

TopDigital:RQ PYOLOGY律曜品牌的人群定位是怎样的?

周涛声:我们的定位覆盖 25~40 岁人群,主要分为两类:

25 岁左右“小白”:多做入门项目,关注提亮与快速修复 → 对应美白修复系列。

30+ 成熟用户:关注抗老、长期维养 → 对应抗衰系列。


此外,我们提出肌肤节律商数的理念,强调皮肤有自己生命。

TopDigital:肌肤的节律,听起来很有意思,具体是指什么?

 周涛声:肌肤节律商数,即Rhythm Quotient,也是我们品牌名RQ的由来,我们的品牌理念强调皮肤如同心跳,也有修复-生长-复原的规律。品牌的使命就是帮助消费者在尊重节律的基础上,更舒适地走完术后修复期。

TopDigital:这样的品牌理念,做消费者教育会不会门槛比较高?你们打算先打动哪些人群?

周涛声:理念教育需分阶推进,第一阶段,我们主要锚定专业渠道发力,通过与高端机构合作,借医生这类专业人士进行建议和指导,来传递动态节律护理“的概念——就像心脏科医生解释心率,皮肤科医生阐释肌肤的节律更具说服力。

 

03

为什么不把变美的“痛苦”降低?

TopDigital:目前中国消费者对医美缺少信任,行业里鱼龙混杂的现象也非常严重,您怎么面对这一挑战?

周涛声:对我们来说,构建信任分为两个方面。

首先是给予消费者数据自主权。

以往消费者在医美机构做检测,数据往往留存在机构那里,消费者自己很难获取和追踪个人完整的肌肤变化历程。 而我们赋能消费者,让他们真正“掌控自己的肌肤数据”。在我们的小程序上,每一次检测的结果、每一次项目前后的对比数据,都清清楚楚属于消费者自己。他们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肌肤状态变化、修复进程。这是我们品牌一个重要的初心:让消费者了解自身真实状况,掌握肌肤规律。

把真实、客观的数据交还给消费者自己,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安全感,建立起专业和坦诚的品牌形象。

其次是通过对合作方医美机构的严格筛选,建立双向信任。

我们筛选合作机构时,本质上也是在替消费者做了一层把关。我们能合作的机构,必须正规、专业、无灰色地带。消费者在这样经过我们认可的机构里看到资生堂集团的RQ PYOLOGY律曜,会天然产生一种双重保障的认知:既是机构专业性的侧面验证,更是对资生堂集团专业背书的信任。这对品牌和机构来说是互惠互利的,消费者的决策也会更有信心。

TopDigital:近几年美妆品牌入局医美领域的很多,市面上也有同样主打全流程护理的品牌,RQ PYOLOGY律曜的差异是什么?

周涛声:说实话,这个问题很有意思。你看,提到整全护肤,很多人会想到美国的品牌,我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人,对美国的这类品牌很熟悉,也和美国的医生聊过很多。但你要知道,美国的皮肤科医生或者医美理念,跟我们的真的很不一样。他们倾向于那种“先破后立”的思路,觉得强烈的刺痛感、泛红、脱皮是完全正常的反应,甚至会告诉你:“忍一忍,过两周就好了”,认为你必须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皮肤才能真正变好。

但我们的理念完全不同。我们律曜的根本想法是:为什么不把“痛苦”降到更低?我们相信,皮肤完全可以在更温和、更刺激的状态下实现高效愈合及提升,没必要让消费者经历那么难受的阶段。

想想看现实生活:用户可能根本没时间去等那个漫长的修复期,她们要上班、要见人,不能顶着满脸红晕出门对吧?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痛点,所以律曜专注的,就是运用科技,快速减轻刺激、加速褪红愈合,提升术后效果,从而让消费者在术后能尽快、更体面地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

TopDigital:您为什么会选择在资生堂做医美修复相关的项目?

周涛声:这和我负责的「创新」角色密切相关。无论在哪个平台,只要我洞察到符合企业基因的战略机会,就会全力推动落地。

我很坚定地相信,未来是科技美肤的时代。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,作为品牌,需要做的是用更强有力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,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想法和对美的追求。

 

后记

“变美一定要经历痛苦吗?”

 

长久以来,我们似乎习惯了一套“先有痛苦,后有美丽”的叙事逻辑。时间往远拉,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长期使用含铅和汞的化妆品遭受重金属中毒;慈禧太后用包含麻雀粪的“玉容散”敷脸,却忽视背后引发感染的风险。

如果这些痛苦是因为受限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,那在科技急速进步的当下,为什么如今承担痛苦与煎熬的,还是人体,而非科技?

正如周涛声所说,未来将是科技美肤的时代。但技术进步不应止于实验室参数,如何基于人文关怀与细腻洞察,测量每一寸肌肤的节律,回应每一场术后的焦虑,尊重每一个个体差异,这正是品牌人的重要课题。

采访/撰稿:常韵

编辑:Sophia

责编:山山

Author: TopDigital